九五政大

95週年珍藏紀念酒
95週年珍藏紀念酒
校慶影片


校長的話
校長的話

    親愛的師長、校友、同仁、同學及好朋友們:

  行政團隊於2018年11月16日上任,迄今3年有餘。其中,從2020年1月起政府宣佈全面防疫措施,已是二年有餘。亦即,這個團隊和過去團隊,很大的不同是:超過一半以上時間在疫情、在校園管制、在口罩下度過。全校師生,攜手走過了幾近戰爭的非常時期。期間,雖然迭有驚險,但也安然度過,感謝大家心手相連齊心協力,一一克服難關。

  因為疫情,國際交流與合作,受到極為嚴重的影響。雖然如此,透過遠距教學等方案,也一一克服困難。在這艱苦的歲月,全校師生依然全力打拼向前。

  校長的角色,如我參選時,即已提出:提出議題,並經由全校師生討論,尋求共識,再共同行動。四年來和所有參與校務的師生員工協力打拼,我們共同完成了:加盟台聯大、加盟「全球未來產學人才培育策略聯盟」、與文山八所大學共組大學社會責任聯盟、與亞歐澳共11所大學共同成立亞洲研究聯盟。

  成立「羅家倫國際講座」,並獲得中研院黃進興院士/副院長及王德威院士、杜正勝院士、王汎森院士鼎力支持,而與中研院建立緊密合作關係。成立「南島研究講座」,並與中研院李壬葵院士、許雪姬所長等密切合作。成立「李元簇台灣與亞洲研究講座」,同時強化華語教學學程,促進學生跨洲跨國及跨校移動與學習,以培植具跨國移動能力的世界公民。

  第十學院創新國際學院開始招生運作,於大學部成立三個組別:全球化與民主治理、亞洲社會與永續發展、全球科技與創新管理。另成立:南島研究學分學程、全球傳播與科技創新碩士學位學程。在第十一個學院資訊學院之外,並增設AI學程及資安學程,期待連結本校文法商等專業,在資訊產業中扮演有別於其他大學的角色。

  強調教學之國際化,而實施國際學分學程A計畫、國際課程B計畫。強調跨領域學習,而實施跨院系所學分學程的C計畫以及跨領域教研團隊的D計畫。為了強化E教能量,而實施遠距E化教學的E計畫。為了提升本校學術資訊平台的影響力,而實施資訊平台F計畫。

  就產學合作,成立第十二個學院:國際金融學院。此一學院,除了貫徹本校雙語政策,另特重產學合作,而有國內外學術及業界師資各佔1/4的規劃。又為強化其國際移動能力,也特別強調海外實習。此一學院,將如同全球傳播學程,實施學術、產業的雙導師制度,甚至加上國外導師而為三導師制。隨著公企中心新廈落成,將全面推動產學合作之研發與研訓。與台北榮總所進行的雙杏連結計畫,即為此等合作之里程碑。在桃園設立公企中心桃園分部之計畫業已簽訂MOU,將以擴大產學合作之能量為目標,除由企業進駐設立研發、研訓中心外,國際金融學院將得有更大的發展空間。終身教育、華語教學等,也得有更為優越之條件。
    
  回首來時路,不少當初的想望、規劃已陸續實現,部分也已上路,部分仍須繼續努力。近四年光陰,倏忽已逝,掌握每天,和同仁齊心打拼。要感謝的人太多。就不一一言謝。和各位副校長、各級主管以及全校師生同仁,還有校友及國內外夥伴一起奮力前進,我們做了很多,很多需要延續,也有不少仍止於起步,而仍須後續落實。凡此,都有待來者。最後,仍以一句常說的話彼此互勉:政大不只是臺灣的大學,也是亞洲的大學,更是世界的大學。我們當以培育世界公民為己任,不只臺灣的子弟,還有全亞洲、全世界的青年。
 

關於政大

    本校前身為中央黨務學校、中央政治學校,1947年定名國立政治大學,爾後隨政府遷臺,於1954年在臺北木柵復校,陳大齊為復校首任校長。今年邁向建校95週年,復校68週年,期間雖經多次改制與遷校,但始終秉持和諧、自主、均衡、卓越之創校宗旨,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不斷精進教學及學術研究,以期配合國家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需要,培育優秀人才。

    本校目前有11個學院,分別為文、理、社會科學、法、商、外國語文、傳播、國際事務、教育及創新國際學院、資訊學院,34個學系、5個學士學位學程、1個院大一大二不分系、1個院設學士班、43碩士班、12個碩士學位學程、1個碩士原住民專班、34個博士班、4個博士學位學程、1個院設博士班、12個碩士在職專班(其中含7個全英語學位學程);設有10個校級研究中心。

    校區包括木柵校區、化南校區、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校區、指南山莊校區,及位於臺北市中心的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教育中心;除大學校園外,尚包括附屬高級中學、附設實驗國民小學等用地。